斜桥成校举行“粽叶飘香 巧手传情”端午节活动

5月30日的斜桥老街,在大雨的清洗下显得格外静谧清秀,而在斜桥民间博物馆里却是热闹非凡,温馨祥和。为了赓续文化,传承端午习俗,斜桥成校和斜桥镇民间文化研究所在民间博物馆开展了“迎端午”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包括裹粽子,品粽子,挂菖蒲、做虎头帽,编织端午手环,用粉塑捏制可爱的粽宝宝和将粽子分发给独居老人和环卫工人等。在做虎头帽工作台,戴着一副老花镜的85岁的宋娟石老奶奶精神矍铄,她一边用一口当地话不慌不忙地说着,一边非常轻松地穿针引线,缝制着一顶已经栩栩如生的虎头帽。而她身边的工作台上,还放了许多已缝制好的虎头帽、虎头鞋、小香囊以及丝带、棉布、蕾丝等材料。参与者每人戴着虎头帽,穿梭在各个活动区,体验着各项端午活动,有的还不时拿出手机,美美地拍上一照或一段视频,分享给亲朋好友,笑妍一直洋溢在脸上。宋娟石乐呵呵地介绍,这虎头帽看似简单,做起来可有打基底、纳底、打样、配色等大大小小30道工序,涉及的刺绣、拨花、打籽等针法,都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步第一道工序都要特别细心,制作的虎头帽才虎虎生虎,有精神。”

当天,海宁市文联文艺评论家协会来到斜桥,亲身感受现场氛围,并就端午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行围桌品评。大家相互交换了认知心得。海宁市评论家协会主席王学海还将协会编撰的《鹃湖评论》赠送给了斜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将活动中裹好的粽子无偿分发给环卫工人、空巢老人和周边的居民,让他们一起享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端午大餐。

(斜桥社教中心 吴晓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