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花成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送课进学校

为了做好“双减”工作,进一步加强家校之间的融合沟通,实现同步共振,打造和谐美好的教育生态,2月14日晚,袁花成校家庭教育指导课送课到谈桥小学,90多位家长全程参与。

袁花成校特邀请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讲师、浙江省计生协会家庭健康指导员田继红老师给家长作家庭教育指导。田老师以《正念父母双减之下的“加减法”》为题开展了一场主题讲座活动。

田老师以一个小测试揭开了此次讲座的序幕,“用3分钟时间,写下孩子至少10个优点”。家长们纷纷在笔记本上进行记录,随后就是简单的互动分享。

那何谓“正念父母”呢?田老师说“正念”指的是一种善意和好奇的心态,对当下身、心、与外在环境所发生的的一切保持觉醒。正念养育被称为“觉醒的养育方式”。正念养育更多地引导父母走出压力,在角色的转变,精神的转型中感受养育孩子带给父母的召唤,以及带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讲座中,田老师结合多年从事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经验,围绕当下家庭教育的责任和“双减”背景下广大家长的困惑,通过案例分析、互动游戏、角色转换体验等多种方式,介绍了做好家庭教育“加减法”的途径。她介绍了正念父母的几种心理品质,即要有觉察力、接纳力、沟通力,父母要减少抱怨、唠叨、指责、责骂等行为,要把正念觉察带到家庭,观察自己平常与家人和孩子互动的状态,打开心量用心感受,接纳家里每一个成员的样貌,带着正念觉察组装和建构自己的家,营造家庭环境的生活感。同时还要做好情绪管理和自我关怀。要关注孩子的心性成长,和孩子一起管理情绪。她建议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注意正向表达,少用“不字句”。要信任孩子,放大孩子的优点,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贴标签。

听完讲座,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头脑风暴,刷新了以往认知,开启了重新审视和反思家庭教育、自身角色的窍门。“双减”政策之下,既要落实“减法”,更要做好“加减法”,“正念父母”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和情绪状态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帮助孩子,要俯下身子,倾听心声,给孩子更多高质量的陪伴,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培训会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教育方法。(袁花社教中心 金鑫浩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