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融合共享"梨"想生活 袁花梨农解锁增收新密码

五月的晨光在神仙湖面撒下碎金,5月12日,40位带着露水清香的梨农走进袁花镇神仙湖景区。由海宁市农业农村局主办,袁花成校、农业农村办承办的“农旅融合共享‘梨’想生活”专题培训课,在碧波荡漾的湖畔神咖开幕下拉开帷幕。这场集梨香、咖啡与湖光山色于一体的创意课堂,正为传统梨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晨雾氤氲调咖啡梨香唤醒新味蕾清晨九时,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梨园薄雾,神仙湖神咖的负责人方老师已摆开虹吸壶阵列。“谁能想到我们的翠冠梨能和咖啡联姻?”随着她轻点酒精灯,虹吸壶内翻涌的咖啡液与现榨梨汁相遇,蒸腾的水汽裹挟着独特香气漫溢开来。种植户顾学员凑近细嗅:“这梨香把咖啡的苦涩都衬得温柔了!”

教学现场秒变咖啡实验室,方老师引导学员用糖度计检测不同成熟度梨果:“糖度14~16的秋月梨适合做果酱,18以上的水晶梨才能扛住高温萃取。”当陈皮粉与肉桂棒落入拿铁杯,学员们恍然大悟:“原来提升附加值的关键在风味层次。”实操环节,梨汁冰块与咖啡液的相遇,梨农们化身咖啡师,在电子秤精准到0.1克的严谨中,将“梨香拿铁”的配方刻进记忆。

正午暖阳焙甜香洋梨挞里藏匠心阳光为梨园镀上金边,操作台上整齐码放的黄油面团与当季洋梨,预告着甜品课堂的开启。方老师手持开酥锤示范法式挞皮制作:“指尖温度不能超过18℃,才能保住黄油的层次。”看着老师将梨片旋成玫瑰状嵌入挞模,梨园村梨农唐学员感叹:“种了半辈子梨,今天才懂什么叫‘梨的千层美学’”。

当烤箱飘出焦糖与杏仁的复合香气,方老师亮出味觉魔术:“在卡仕达酱里加上本地梨膏,就是点睛之笔。”学员们惊喜地发现,经柠檬汁浸渍的梨片经烘烤后,竟泛出琥珀般的光泽。捧着刚出炉的“翡翠洋梨挞”,种植大户朱学员掏出手机多角度拍摄:“这品相发朋友圈,马上能接民宿订单!”

山水课堂见真章产教融合绘新景梨香冷萃与洋梨挞的搭配,不时让路过的游客驻足欣赏、引发热议,90后新农人小沈创意迸发:“可以设计‘四季梨宴’,春天梨花咖啡,夏天梨汁冰粉,秋梨膏配冬梨茶。”

阳光将云霞染成蜜梨色时,本次培训在学员们带着“梨想咖啡师”和“金黄洋梨挞”定制配方的收获满满中落下帷幕。在本次培训结束之际,袁花成校金校长对各位学员说:当梨农掌握的不只是锄头还有裱花袋,乡村振兴的“梨想”自然会照进现实。接下去学校还将继续安排和推出梨文化及周边产品制作的培训。

神仙湖畔,传统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故事,正随着梨香飘向远方。

(袁花社教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