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上午,海宁市周王庙镇云龙村社区学校的的智慧书房里,热闹非凡。周王庙镇成校绘革社暑期非遗进文化礼堂系列活动的展示课,在这里进行。本次负责非遗影偶制作与表演传授的,是嘉兴市级非遗传人徐芦燕老师,也是周王庙镇云龙村的文化特派员。所以这次徐老师选择了富有云龙村特色的桑叶和蚕宝宝作为书签制作素材,希望孩子们能在非遗制作中,感受故乡文化的美好。
活动开始,徐老师首先介绍了皮影影偶制作的材料,特别是牛皮易上色又能透光的特点。然后通过样品将勾线、上色、剪形、装流苏四步清晰地展示给孩子们。这时的孩子们已经跃跃欲试,材料一分发到手,就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书签。一个个全神贯注,全场立马安静了下来。
徐老师在制作过程中强调:虽然这次用丙烯马克笔代替了颜料上色,但还是要一笔笔细细勾勒,才能呈现南方皮影特有的彩绘之美;颜色的选用不必拘泥于样品,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对故乡桑园蚕宝宝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去尽情表现。最后非遗与故乡定格成了孩子们手中五彩缤纷的桑叶与蚕宝宝,也定格成了孩子们制作成功后的笑脸。
制作完毕后,徐老师还带领孩子们体验了传统皮影戏的操作。一个个小小的影偶在手中杆子的操作下,可以挥手、踢腿,还可以翻跟头,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整个活动过程中,周王庙成校绘革社的成员以助教的身份参与了课堂的观摩和协助。这支年轻的队伍将在徐芦燕老师的带领下,在炎热的暑期走进周王庙镇的各个村社,开展一系列将传统皮影和周王庙镇各村社特色相结合的活动。据悉早在7月8日,胡斗村社区学校已先行试水开展“环保与生态 传承与新生”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影偶制作活动,将环保与生态理念融入非遗传承,颇受欢迎。绘革社成员还将课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享、探讨。希望通过此次暑期非遗影偶制作进文化礼堂活动,让传统非遗服务于乡村发展,深植于故乡土壤,绽放崭新的生命力!
(周王庙社教中心 陈洁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