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桥街道社会治理中心内亮相了一处全新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博爱365红色驿站。该驿站集党建文化、科普宣传、赋能培训、社会服务与文化展示于一体,即将正式投入使用。博爱365红色驿站的建立,是马桥街道博爱叁陆伍社会服务站(海宁市博爱365志愿服务队)在组织架构体系化、队伍建设标准化、专业服务精准化、活动机制常态化、装备配置智能化、宣传推广多样化等六大维度的重要实践。
驿站在空间布局上融合了展示、教育、学习、培训、体验、活动和共建等多重功能,兼具实用性与综合性。总占地面积约280平方米,包括130平方米的核心展区(涵盖教学点、体验点、参观点和互动点),并配套设有名师工作室、志愿者之家和党员活动室等功能区域。核心展区整合了党建阵地、风采展示、生命教育、应急技能普及等多个模块,配备先进的智能化教学与体验设施。此外,驿站还在社会治理中心一楼大厅设置了便民服务点,提供充电宝、热水、休息区、轮椅、爱心雨伞、应急药品和血压计等设施,并结合电子屏开展科普宣传,切实贴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建立红色驿站的初衷,是秉持‘一面旗引领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理念。”博爱365志愿服务队发起人章非介绍,服务队目前已打造8个子品牌,包括“献在出发”“救在身边”“爱心裁缝铺”、城市先锋“蓝”立方、“博爱家园”、“益”路有你、“益”路“童”行以及博爱365+公益合伙人。章非表示:“在持续开展社会服务的同时,我们也希望依托这一新阵地,打造博爱365独有的公益文化品牌。”
驿站重点打造了符合省级标准的“教考分离”示范型站点,配备可精准监测按压参数的心肺复苏模拟人、海姆立克教学机、AED训练机、大屏教学会议一体机等智能教具,可全面支持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理论教学、技能实训、场景演练及救护员考核发证。
以往,应急救护培训需依托红十字会或街道统一组织,通常需凑满60至100人方可开班,企业员工、新就业群体等人群因时间限制难以参与培训和复训。如今,博爱365红色驿站推出“小班化、预约制、随时训”的灵活机制:企业或个人通过公众号预约上门教学,即使仅一两人也可安排师资进行培训与考核。
学员通过手机在线完成“来浙学急救”小程序理论考试,实操考核合格后,约3个工作日即可获得省红十字会核发的电子救护员证。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培训的便捷性与覆盖率,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的服务目标。
作为马桥街道博爱365志愿服务队的新基地,红色驿站已被认定为海宁市级应急救护培训示范基地,将承担全市救护师资培训、课程研发及日常救护员、志愿者的考核与复训工作。驿站服务范围不仅涵盖应急救护,还扩展至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器官捐献宣传、青少年防溺水教育和社会救助等多个领域,构建起以“三救三献三倡”为核心的志愿服务生态。
(马桥社教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