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花农培班赴武义探索农旅发展新路径

秋高气爽的清晨,一辆满载希望的大巴驶出海宁。9月11日,由海宁市农业农村局主办,袁花成校及袁花镇农业农村办承办的"海宁园丁—农旅融合共享'梨'想生活"培训班开启为期两天的武义取经之旅。来自袁花的梨农和种植户们怀着求知的热忱,奔赴四小时车程外的金华武义,探寻梨产业深加工与农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

秋雨润物细无声 梨膏工坊见真章抵达武义时,秋雨初歇,熟溪桥畔的梨膏加工厂在雨后更显清新。创始人陈总早已等候在门口,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海宁同行。"我们坚持古法熬制,十二斤梨才出一斤膏,"陈总指着冒着热气的浓缩锅介绍道,"但更关键的是创新,我们开发了枇杷梨膏、姜枣梨膏等八个系列产品,让传统梨膏焕发新生机。"

学员们紧跟陈总的脚步,从选梨、清洗到熬制、灌装,每个环节都仔细观摩。在包装车间,新颖的国风设计让学员们眼前一亮。"原来梨膏可以这么时尚!"袁花镇梨农李大姐感叹道,"我们以前只知道卖鲜果,真是错过了太多增值空间。"

午后,学员们来到桐琴梨膏展厅。二十余种不同口味、工艺的梨膏产品琳琅满目,从传统的蜂蜜梨膏到创新的冻干梨膏块,令人目不暇接。品尝环节中,枇杷梨膏的润喉功效和玫瑰梨膏的芬芳口感获得一致好评。"这个口味特别适合年轻人,我们可以借鉴开发海宁特色的杨梅梨膏。"学员唐师傅在品尝后兴奋地说。

民宿取经悟真谛 梨园深处有洞天9月12日,阳光洒在武义的青山绿水间,学员们来到此行第二站——一水间民宿和善渡民宿。依山傍水的民宿与田园相映成趣,正是农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我们不只是提供住宿,更是在讲述田园文化的故事。"民宿创始人指着墙上的田园画介绍道。民宿内,木制作的家具、田园风主题的装饰品随处可见,甚至连客房都以田园风来命名。创始人分享了如何将村中田园改造为网红打卡点的经验:"我们保留了几十株百年老树,增设了户外团建活动区,让游客来了有得看、有得玩。"

学员们边听边记,不时提问互动。"你们怎么解决淡季客源问题?""民宿和田园如何实现互相引流?"面对一个个实际问题,创始人都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收获满满踏归途 梨想生活启新篇返程途中,学员们兴致不减,热烈讨论着两天的见闻和收获。"这次学习让我豁然开朗,"种植大户周师傅说,"我们不仅要种好梨,更要讲好梨故事,开发梨文创,做深梨加工。"

袁花成校金校长表示,此次跨市培训旨在帮助农户开阔视野、创新思维:"武义的经验告诉我们,农旅融合需要精准定位和持续创新。接下来我们将指导学员因地制宜发展海宁特色的梨产业。"

秋阳西斜,大巴驶回海宁。学员们带着满满的笔记和灵感,已经开始规划各自的"梨想生活"。据悉,本期培训结束后,农业农村部门将继续跟踪服务,帮助学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项目,让海宁梨产业在农旅融合的道路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袁花社教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