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暖暖的春风吹开了朵朵桃花,吹动了孩童们内心的“跃跃欲试”。为丰富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感受春天来临的喜悦,3月26日下午,周王庙镇星火社区学校组织20余名青少年以及部分家长了开展“绘梦幻彩鸢,感春之气息”风筝制作培训。
活动开始,志愿者们先为孩子们讲述了风筝制作的起源。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哲学家墨翟制造的。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到了晚唐,风筝上已有用丝条或竹笛作成的响器,风吹声鸣,因而有了“风筝”的名字。也有人说“风筝”这名字起源于五代,从李邺用纸糊风筝,并在它上面装竹笛开始。图文并茂的讲述,各种漂亮的风筝吸引着在座的孩子们和家长,大家都为中国风筝悠久的历史而自豪。
制作风筝开始,志愿者将布坯、线轮、撑杆、颜料与画笔等材料发放给孩子们,并为大家讲解自制风筝的基本步骤。培训老师告诉孩子们,风筝的形状可以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爱好选择决定。孩子们一听可来劲了,小朋友们互相讨论完该如何制作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风筝后,就开始大显身手啦。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制成各种各样的风筝骨架,有宣传标致,动物,蝶,飞鸟等,琳琅满目。最后,又小心地把纸糊在骨架上,再系上线,风筝基本上就做好了。
画筝面是大家最为期待的环节。小画家们个个热情高涨,用画笔将色彩鲜明的颜料填充到绘制好的轮廓中。不一会儿,可爱的金鱼、色彩艳丽的蝴蝶、充满童真的飞机火箭便跃然纸上。现场孩子们的笑声此起彼伏,纷纷展示着自己的佳作。他们迫不及待地拿着自己的风筝来到田野里放飞自己的风筝。此刻幸福的画面,映在孩子们的心里,也放飞在天空五彩的风筝上。
本次风筝制作培训让大家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教会了大家如何制作一个风筝,同时也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创意的乐趣,更让大家回归自然,体会到了春天的美好。
(周王庙社教中心 徐小炎 供稿)